2016年4月历史第41题考前模拟训练
第一篇:2016年4月历史第41题考前模拟训练
历史第41题考前模拟训练
1.(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农耕图(图1)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图2)
请仔细阅读以上两图(图
1、图2),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
(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第三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
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
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
巨龙腾飞,21世纪经济大国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12分)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
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返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概括其特征。(6分)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6分)
4.(12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1862年
广州买办唐廷枢,因为目睹“诸友不通英语,吃亏者有之,受人欺瞒者有之,??受人凌辱者有之”,特地发奋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英语集全》出版。此书不但方便中国人自学英语,也可以让英美人士学习汉语,风行海内。
1868年
(同文馆学生)张徳彝首译了“自行车”,“电报”“螺丝”,还向国人介绍了诸如“蒸汽机”“升降机”“管道煤气”“标点符号”乃至“巧克力”等新事物。
1877年5月
《申报》一则启事招买办,要求“须识英语并熟于进出口各货生意”。
1891年
《纽约时报》刊发消息:“今年20岁的大清国皇帝陛下,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p>
1904年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以英语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近现代新式教育的正式确立。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民国初年英语教学在晚清及清末已进行了几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日渐巩固。
以“英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题,运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述。
(要求:1.观点明确清楚。2.论述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5.(12分)阅读材料
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17世纪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是迷信”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标准,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并对你的示意图命名。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褂腥巳衔?,“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拐奖⒑?,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1939年撰写完成《国史大纲》一书。随即发表《<国史大纲>引论》一文。钱穆在文中指出:“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请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评述钱穆的这一观点。(12分)
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区域/国家
GDP总量
人均GDP
GDP 比例
百万美元
世界百分之(%)
1820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600 600 32.9 法国
38434 1135 5.5 英国
36232 1706 5.2 日本
20739 669 3 德国
26349 1077 3.8 美国
12548 1257 1.8
1870年
大英帝国
265000
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740 530 17.2 英国
100179 3190 9.1 美国
98374 2445 8.9 法国
72100 1876 6.5
德意志帝国
71429 1839 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393 737 2.3
1913年
大英帝国
570406
21.1 美国
517383 5301 19.1
中华民国
241344 552 8.9
德意志帝国
237332 3648 8.8 英国
224618 4921 8.3 法国
144489 3485 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653 1387 2.6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12分)
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争论。
材料一
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受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摘编自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迭其目的也。??获得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竞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蛟唬谂访栏鞴蛏6只?,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运用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论证你所认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12分)(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史论结合,理由充分)
10.(12分)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一词并非一开始就被人接受,即使一流的历史学家也完全否认这个术语。希顿认为,将这样一个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作为一个标签不能令人满意,需要用一个新标签来替代。虽然,斯密在工业革命期间完成《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样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并没有注意到当时出现的工业革命,就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进行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竟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在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历史学家马蒂诺、麦考莱在著作中没有使用,狄更斯、迪斯累里的社会小说中也没有出现,在宪章运动的演讲中似乎也没有作出肯定的回应。即使到19世纪的中期和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叫作“工业革命”的事情。当时的人并没有注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
因此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随便想像来形容一个时代的名词,他们怀疑这个用法是否正确。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你认同“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3.(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
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
占有世界贸易份额13.3%
占有世界贸易份额13.3%13.9%;工业生产比重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
1933年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通过《互惠贸易法》,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史实准确。)
1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会大学是指从19世纪末起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所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级布道人员或宗教领袖,同时也是为早期教会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提供配套的高等教育。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之下,中国人发起对外国政治家和资本家的抵制,并把这种敌意的范围扩展到针对所有外国人,包括曾经在教育上给予善意和帮助的传教士办学者。在这种背景下,“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中国兴起。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规定:所有公、私立学校都应注册;所有宗教课程和活动的参与都应是自愿的。围绕“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大学界展开了一场争论。以华南女子大学校长卢爱德为代表的一部分校长认为,面对风起云涌的国民革命运动,伴随着中国政治革命而来的将是教育革命和宗教改革,所有的基督教组织都应该移交给中国人领导负责。圣约翰大学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教会大学本土化是必然趋势,但教育具有独立性,不应该将学校交给中国人,这样将损害学校发展的自由。该争论持续了数十年,圣约翰大学一直到1947年才在各方压力下被迫立案。
——摘编自谢竹艳《基督教大学外籍校长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公元7—13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改编自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古代历史地图册》之“唐到宋时的中国文明:618—1278”),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9 表六:人口的区域分布比重表
年代
地区
东北地区
中原、华南地区
750年
约73%
约27%
1278年 约25%
约75%
结合所学,从历史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料呈现、史料分析等方法)、中外史学比较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对上述图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清晰。)
【参考答案】
1.《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げ拍苌娣⒄?,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2.原则一: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4分)。
原则二: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十三章“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4分)
3.(12分)阶段和特征:①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工人的娱乐。②1863年——1888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③19世纪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6分)
历史条件:(答3点,6分)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条件。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体育成为满足其娱乐和交流的一种形式,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③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为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④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⑤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4.(12分)答案示例:
英语在中国逐渐被学习传播的历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又进一步推动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英语随之传入中国。随着西学的冲击,经济利益的诱惑(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由?,救亡图存的需求,洋务运动的推动,清政府以及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知识分子求知的动力,推动英语在中国的学习、应用和传播。
英语的传播,也促进中国近代的文明进步——有利于推动外交的近代化,客观对待外来文明,有利于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学习西方文化,考察西方的社会思想和学术理念。也推动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图示,学生编写的示意图要符合三个条件:同一主题、事件名称及评论、体现事件之间的先后或因果关系。
评分说明:主题命名2分(如材料所示可命名为“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复苏与发展”);每一事件及评论2分,与主题不符的事件及评论不给分,共8分;体现了事件间的先后关系或因果关系2分。
答案示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 “发现了新大陆”
17世纪荷英法的 殖民扩张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6:观点一: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
评析:①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②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论诤。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辛亥革命中,存在?;逝捎敫锩芍涞亩氛?。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④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答出任意单点即可)。
观点二: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评析:①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②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观点三: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评析:①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相对于 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属于封建顽固势力。②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又反对革命,成为“保守”势力。③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④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变法的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演变为?;逝桑炊愿锩?,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保守”与“激进”的转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12分)论证思路提示:
①钱穆的核心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②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表明,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使部分国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的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度态度,加剧了国人的“文化自遣“。
③抗战时期,钱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遣论”有利于树立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增强抗日必胜的信心。
8.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凰孀盼鞣礁鞴时局饕宕橹频娜妨?、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示例一:
(1)认同采用(实行)统制经济(或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计划经济)。(2分)(如只答“赞同张素民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一中的第一种模式”,不给分)
(2)时代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⒒指淳茫ɑ虻?、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③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理由:①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②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③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的弊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4分)
答案示例二:
(1)认同采用(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2分)(如只答“赞同唐庆增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二中的第二种模式”,不给分)
(2)时代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恢复经济。)③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匀照秸找嫫冉ɑ蛎褡骞ひ邓淙蛔芴迳腥?,但发展较快)。(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理由:①“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②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③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4分)
10.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2分)
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4分)
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
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4分)
11.(12分)学生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作答为正确、不正确、有合理之处等几种,能根据事实自圆其说,均可给分。
示例一:“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正确的。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说明。
“工业革命”定义是对工业领域发生的巨变、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现象的本质性认识。
虽然工业革命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但不能忽视或者抹杀出现的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巨变、革命,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贡献。
处于工业革命时代的各种学者,对于这场变革并不能独立客观进行记录、观察、判断,未能认识到工业革命的本质性变化。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是正确、准确的。
示例二:“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定义是对于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时间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工业革命”并不能真正概括“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同时代各类人对工业革命都没有注意到或者认识到;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不大;“工业革命”一词是为了方便随便起的名词。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示例三:“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有合理之处。
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工业革命”定义是对工业领域发生的巨变、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现象的本质性认识。
虽然工业革命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但不能忽视或者抹杀出现的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巨变、革命,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贡献。
但“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各领域的革命,对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工业革命”一词并不能全面概括这一时期的变化。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有合理之处。
12.答案不唯一。但观点与史实论证应相符。第一类:不认同此说法。19世纪西方的冲击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真正的近代化已经起步。(2分)理由如下: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经济方面:伴随列强侵略,客观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使自然经济不断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步,并发展。(答3点,3分)?政治方面: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清政府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顺应了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3点,3分)?思想方面: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实业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人的思想不断解放。(任答4点,4分)
第二类:认同此观点。中国近代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化无从发展。(3分)理由如下:经济上,近代民族经济在夹缝中成长,始终无法充分而独立地发展;(3分)政治上,维新变法失败,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有名无实,封建专制色彩极其浓厚。(3分)封建思想残余深重。(1分)因而,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2分)
13.答案示例一:
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ぶ饕澹杂擅骋浊考跎?,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氤逋患泳?;疾病、贫富差距、能源?;热蛐晕侍馊狈献骰疲岩越饩?。(4分)
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4分)
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答案示例二:
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2分)
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4分)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
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4分)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示例三:
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4分)
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14.答案示例
主要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较高的外贸出口比重;较稳定的国内政局;较强的国际政治地位。(2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对某个因素展开说明:
观点: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重要因素。(2分)
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到一战时期,英国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相对地位开始逐渐下降,美国则从略低于英国到开始超过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大?;跋欤⒐梅⒄菇徊椒呕?,美国则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低潮;
二战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最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6分)
总结:美英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使用。(2分)
15.示例一:观点:“收回教育权运动”是合理的。
这一运动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出现,为近代爱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有利于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维护了教育主权;推动了教育世俗化进程和宗教信仰自由。
示例二:观点:反对收回教育权。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特色;收回教育管理权必然会损害学校发展的自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影响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示例三:“收回教育权运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论述参照示例1、2.16.角度一:历史知识:(6分)
①人口变化的状况:①宋代北方人口减少;②南方人口增加很大;③人口总量与隋唐比增加一倍;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南移。(3分)②人口变化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幅减少;②经济重心南移;③北民南迁;(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角度二:史料呈现方法:(6分)
①计量法,采用柱状图、曲线图、表格等方法计量。(2分)②地理学方法与计量法相结合。(2分)③这些史料呈现方法的优势是理性、直观。(2分)
角度三:中外史学比较(6分)
①中外在对中国“东北”、“中原”等地域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3分)②体现出英国泰晤士报以当时汉族政权的地理疆域为中国疆域,而我国以中华民族的地理疆域为中国疆域的理解差异。(3分)
第二篇: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
2016年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 1.(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砜藞悺妒澜缥拿魇贰?/p>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於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撇嵛?,赋役之法定焉。——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9 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从1903年到1906年间,1 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一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
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な谐≈魈宓暮戏ㄈㄒ?,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英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3分)
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痹唬禾斓赜蟹ê??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钡凇岸嘧佑懈!钡拇彻勰钕?,“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p>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 ‘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3分)
4.(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 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 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 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耙蚨颐侨衔惺兰褪谐【玫姆⒄褂肜┱牛嵌砸蛉丝谠龀ざ涑煽煽康淖ㄒ祷兔骋姿吹幕岬闹苯臃从??!?/p>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 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嘧灾Q省都蛎髦泄猛ㄊ贰返?/p>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15分)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9分)
6.(25分)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浴独纷柿匣惚唷?/p>
材料二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世界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
??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 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 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端镏猩饺?/p>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9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法制方面的创新之处。(4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4分)
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肮馊俑锩焙?,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 5 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6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9分)
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1942年发表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受战时内阁委托,负责起草的有关战后福利制度重建的报告。这个报告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基本框架。贝弗里奇认为社会变迁导致社会的紧张冲突,社会这个有机体并不能自我维持平衡,需要社会组织的协调才能够缓解社会冲突,达到社会和谐。??他指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满足国民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国民的社会救助;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自愿保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应由国家所组织,目的是满足个人在收入中断、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额外支出时提供维持生存水平的保障,即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国家最低生活标准。至于有些阶层需求的保障超出了最低生活的需要,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保险计划去解决。社会保障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消除贫困。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西方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造成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放弃过去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在经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以防一些人滥用福利。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个人也要尽义务,“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职责”的平衡。??吉登斯的理论被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施罗德等政界人士所实践,在欧美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以上材料摘自《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不同之处。(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3分)9.东西方主流思想及其相互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睹献印分性?,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薄肮鳌笔侵概┡哺铩S捎诹熘骶靡殉晌恢致浜蟮纳叵?,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效仿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酪唤椤丁拔拿鞯某逋弧庇搿拔拿鞯墓泊妗薄?/p>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9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3)概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7世纪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8分)
1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缎绿剖椤ぐ俟僦疽弧?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所产生的作用。(11分)(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8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6分)【参考答案】
1.(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2 分)
原因:生产规?;?,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不抑兼并等。(6 分)。
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づ┟窭妫种仆恋丶娌?;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4 分)
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4 分)
(2)趋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4分)
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影响日益紧密。(5 分)
2.(1)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商会的影响;清政府新政的倡导;有识之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商战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每点1分共6分)
趋势:由自发到有组织;由沿海城市到全国范围;由地方商会到全国商业联合会。(每点2分共6分)
(2)主要区别: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较晚而近代欧美商会产生较早(2分);近代中国商会带有一定的救亡色彩而近代欧美商会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4分);近代中国商会受政府影响深刻(或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代欧美商会属于民间自发组织(4分)。
3.(1)相同:人口增长??煊谏钭柿系脑龀?,出现人口过剩并引发社会问题;自然调节和政府调控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4分)
不同:洪亮吉人口论是清朝前期农业社会稳定人地矛盾突出的产物;强调采取移民垦荒、轻徭薄赋济等手段解决人口问题;仍为传统农业社会的治国之术。(4分)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英国工业化
本文2025-01-28 22:27:32发表“合同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www.chaxingbie.cn/article/210286.html
- 二年级数学下册其中检测卷二年级数学下册其中检测卷附答案#期中测试卷.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检卷(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检卷(苏教版)#期末复习 #期末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关注我持续更新小学知识.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混合运算专项练习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混合运算专项练习#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下册#关注我持续更新小学知识 #知识分享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三类周期问题解题方法二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三类周期问题解题方法#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分享 #关注我持续更新小学知识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专项训练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解决问题#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分享.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还原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还原问题#二年级#二年级数学#关注我持续更新小学知识 #知识分享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考试卷家长打印出来给孩子测试测试争取拿到高分!#小学二年级试卷分享 #二年级第六单考试数学 #第六单考试#二年级数学下册.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背顺口溜口诀汇总二年级数学下册必背顺口溜口诀汇总#二年级#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分享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 #关注我持续更新小学知识.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思维题》两大问题解决技巧和方法巧算星期几解决周期问题还原问题强化思维训练老师精心整理家长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练习#家长收藏孩子受益 #学霸秘籍 #思维训练 #二年级 #知识点总结.pdf
- 二年级数学下册 必背公式大全寒假提前背一背开学更轻松#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寒假充电计划 #公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