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天app官方版本更新说明,一线天全国兼职,一线天茶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数:

百余年前,《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逐步发展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重要阵地,发挥了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的先锋作用,吸引无数新青年投身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终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迎来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潮流的全新时代。

为赓续新文化传统、发扬五四精神、推进新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中国鲁迅研究会,举办“‘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9月13日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秦素银主持,胡适研究会会长欧阳哲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姜异新、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董炳月先后致辞。欧阳哲生会长指出,《新青年》自创刊起来,其思想影响持续发酵,推动了一波又一波思想浪潮,二十世纪中国的巨大变化可以从这里找到思想源头。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战争与和平、对抗与对话的抉择时刻,重温《新青年》先贤的话语,重返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够为探寻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前途贡献智慧与勇气。姜异新副馆长回顾了《新青年》同人在思想、文艺、理论等多方面的关怀与求索,并指出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的目的,是要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激活《新青年》杂志及新青年群体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新文化运动的史料文献整理,以更高的理论站位、更广的学术视野,深入推进跨学科研究,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董炳月会长认为,《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杂志同人关注社会现实,植根于都市文化土壤,兼具世界性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而能在政治、社会、历史、思想、语言、文学等诸多领域引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变革。他进一步提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引自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新青年》的时代价值,并且可以帮助当代研究者重建自身主体性,与研究对象进行有效的对话。

会议共分三个场次进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文博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发表论文,围绕《新青年》相关史料的发掘与阐释、《新青年》同人的思想与实践、《新青年》与新文学的发生、《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青年》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正在扩大。研究者们不仅展现出了专业的学术素养,也带着恳切的现实关怀,推动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的结合,思想与行动的合一。

9月14日,部分与会学者参观了鲁博馆区的北京鲁迅旧居及“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研究馆员秦素银、副研究馆员常楠分别讲解。

 

0 +1
0